□ 朱銳皎
“為啥淳化漫山遍野開滿洋槐花呀?”
故事還要從我奶奶28歲那年參與淳化縣的植樹造林說起。當時,男女老少手提镢頭肩扛锨,自帶干糧齊上山,掀起了植樹造林大會戰。奶奶說:“以前下雨到處黃泥流,如今處處綠成蔭,咱家鄉的變化呀,多虧來了個李書記!”我奶奶口中所說的,就是上世紀七十年代原淳化縣委書記李德馨。
昔日淳化,山光嶺禿、風沙肆虐。老百姓中流傳著“穿的舊衣裳,吃的救濟糧”“天上下雨地里流,肥土沖到溝里頭”的順口溜。而這一切,就在李德馨來到淳化后發生了歷史性的轉變。1971年,歷經革命戰火洗禮的李德馨走馬上任,他從改變淳化惡劣的生存環境抓起,帶領全縣人民拉開了向荒山荒坡宣戰的序幕。
奶奶提起那年的全縣植樹造林誓師大會,心潮澎湃,仿佛又一次回到了當時的現場。李德馨說“把荒山荒坡用樹蓋起來,把溝溝岔岔用樹填起來”,為淳化群眾植樹造林吹響了沖鋒號。
1973年春節剛過,李德馨帶領科技人員跋山涉水,仔細普查、詳細勘測,很快完成了爺臺山造林設計方案。爺臺山會戰的第一天,天剛麻麻亮,李德馨便和全縣一萬多名干部群眾集結到位,有的挖樹坑、有的運樹苗、有的抬水桶,一片熱火朝天的勞動景象。但到了晌午,突然雨雪驟降,而且越下越大,大家紛紛打起了退堂鼓,有人干脆扔下手中的鐵锨準備走人??衫畹萝耙痪湓捯膊徽f,任憑雨霧模糊了視線,任憑衣服被雨雪打濕,任憑鞋子陷進泥土里,毫不在意。在李德馨帶動下,參加會戰的一萬多名干部群眾竟無一人離開。晝戰太陽夜戰星星,沒有月亮點馬燈。李德馨帶領全縣人民,不僅在黃土地上創造出了綠化山川、改造自然的奇跡,更是把一面艱苦奮斗、頑強拼搏的精神旗幟高高地插在了爺臺山之巔。
李德馨在淳化的七年,全縣森林覆蓋率由3%提高到18.8%。1977年9月,聯合國糧農組織代表來到淳化,徜徉在蔥郁蒼翠的綠蔭間,贊譽這里是“黃土高原上的綠色明珠”。
奶奶回憶,有一年秋天,陰雨連綿,一下就是四十多天,眼看著就要耽誤了小麥播種的農時。李德馨看在眼里、急在心里,他一聲令下,帶領縣級機關干部,一人身披一張塑料布,挽起褲腿,冒著大雨翻土撒種,一干就是十幾天。想著來年的收成終于有了希望,他欣慰地笑了。
那些年,李德馨風里來雨里去,帶領群眾植樹造林、整地造田、興修水利、開山筑路、栽植果樹,書寫了淳化舊貌換新顏的歷史新篇章。如今的淳化槐樹滿坡、果樹成林,昔日的革命老區、貧困縣與全國人民一道邁入了小康社會。
李德馨給淳化人民留下了綿延無盡的綠色,樹立起了一座黨的干部帶領人民艱苦創業、奮勇向上的精神豐碑。
今年,奶奶已經78歲了。半個多世紀以來,奶奶見證了經濟社會的飛速發展,感受了百姓生活的滄桑巨變。她常對我說:“咱鄉黨的日子富起來啦,這好日子都是干出來的!”是啊,吾輩青年生逢盛世,定當不負盛世,鼓青春底氣,履復興之約,將這樣綠水青山的故事在我們這一代幸福地講下去。(作者單位:淳化縣地方志辦公室)